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领航优配,赘述在文章结尾
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,赘述在文章结尾
作为“进口水果之王”,泰国榴莲堪称中国游客的“梦中情果”,曼谷夜市里,榴莲摊前永远挤满举着人民币的中国人。
榴莲
摊主们甚至自学中文,把“甜过初恋”标语贴满摊位,连泰国农业部都承认:“中国人买走了60%的榴莲出口量。”
水果
展开剩余88%可如今,同样的摊位前,标语却变成了“请不要按榴莲,按了就得买”,中国游客冷笑:“泰国人这是把‘端起碗吃饭,放下碗骂娘’玩明白了。”
图源泰媒
中文标语”的魔性进化
2024年,中国赴泰游客超670万人次,贡献了约4500亿泰铢的旅游收入,2019年疫情前的1100万人次和1.8万亿泰铢有很大的差距。
泰国
转折或许始于一块用中文写的警告牌,2019年,一位中国游客在清迈水果摊前,发现了一块刺眼的牌子:“请勿按压榴莲,按了必须买!”
水果摊
随后,类似标语如病毒般扩散,曼谷某摊位升级为“摸一下赔100泰铢!”普吉岛甚至出现“只为中国游客准备”的阴阳怪气告示。
榴莲
中国游客怒了,社交媒体上,“泰国水果滚出购物车”的话题刷屏,网友吐槽:“写中文就算了领航优配,还写得这么难听,当我们是冤种?”
榴莲
一位博主拍摄的视频中,腐烂的榴莲堆满仓库,果农们试图用“榴莲泡面”直播自救,评论区却全是冷笑:“自己留着当传家宝吧!”
“榴莲泡面”
泰国官方数据印证了这场抵制风暴的威力:2023年第一季度,部分水果摊销量暴跌30%,榴莲批发价从每公斤120泰铢跌至70泰铢,果农含泪倒掉腐烂水果的视频在TikTok上疯传。
水果
泰国旅游业“既要又要”的拧巴心态
这场闹剧的根源,是泰国旅游业对中国的“依赖与傲慢”并存,一方面,泰国小贩深知中国游客是“财神爷”。
榴莲摊位
泰国旅游局2022年报告显示,中国游客人均消费力是欧美游客的1.5倍,尤其在水果消费上“从不手软”。
图源网络
但另一方面,他们又对中国消费者的习惯缺乏尊重,泰国学者素帕拉曾发文批评:“用中文写警告标语,本质上是对特定群体的歧视。”
图源网络
更讽刺的是,当销量暴跌后,摊主们慌忙推出“中文标语2.0”试图挽回,比如“轻拿轻放,感谢配合”“按一下打八折”,甚至用拼音写“Bu Yao Mo”(不要摸)。
水果摊
可惜,裂痕一旦产生,修补谈何容易?中国游客的抵制,绝不是因为“玻璃心”,一位旅游博主在游记中写道:“在国内菜市场,大妈会说‘不摸不捏,买回去烂了算谁的?’但泰国人却用中文警告我们‘按了就得买’,这根本不是做生意的态度。”
网友评价
这场“水果战争”也意外带火了国内平替,西双版纳的榴莲摊主笑称:“我们3块钱一个的榴莲,最近销量翻了三倍!”
西双版纳
小红书上的“泰国避雷指南”中,云南芒市、广西凭祥等“小泰国”成为新宠,网友调侃:“何必去泰国看人脸色?自家门口就能实现水果自由!”
榴莲
结语
泰国水果摊的悲剧,本质是一场文化傲慢引发的商业雪崩。当“中文服务”变成“中文警告”,当“欢迎光临”变成“精准打击”,泰国旅游业终于为自己的短视付出代价。
泰国水果市场
中国游客早已不是“人傻钱多”的代名词,他们用钱包投票,告诉全世界:消费可以热情,但尊严不容践踏。
水果
或许,泰国果农该学学淄博烧烤,没有歧视性标语,只有真诚的笑脸,毕竟,真正的“财富密码”,从来不是写在牌子上的警告,而是刻在心里的尊重。
信源:
观察者网2019年04月15日——泰国一水果摊用中文标“不要按压榴莲” 引发争议
信源:
观察者网2019年04月15日——泰国一水果摊用中文标“不要按压榴莲” 引发争议
发布于:湖南省伯乐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